美城市景观设计-分享最新的景观设计案例

您现在的位置是:美城市景观设计 > 滨水湿地 >

滨水湿地

我们老师叫我们写一篇<<杭州西溪湿地动植物种类调查报告>>

发布时间:2022-01-01 01:44滨水湿地255次浏览
植物资源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,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植物资源丰富。有诗赞曰:“千顷蒹葭十里洲,溪居宜月更宜秋……黄橙红柿紫菱角,不羡人间万户侯...

植物资源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,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植物资源丰富。有诗赞曰:“千顷蒹葭十里洲,溪居宜月更宜秋……黄橙红柿紫菱角,不羡人间万户侯”,便是描绘了西溪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。 据了解,湿地内分布有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、浮游植物7门,6个植被型组。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9种;裸子植物4科5属5 种;被子植物73科168属207种。水生植物有芦、菱、萍、莲等,两岸栽植的植物有柿、柳、樟、竹、桑、李、桃、榆、鹅掌楸、莲香树、枫杨、木槿等。其中桑、竹、柳、樟、莲等乡土树种在湿地区域内的种植历史较长,尤以芦苇、荻、柿、梅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色。现保存下来的老柿树在一期工程范围内就有2802株。 动物资源 湿地内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,其中有白鹭、灰鹭、白额雁、绿头鸭、翠鸟等湿地鸟类、平原鸟类、山地鸟类、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共12目26科89种,占杭州鸟类总数的近50%;发现兽类有食虫目、翼手目、啮齿目等3目6科;爬行类有龟鳖目、蜥蝎目和蛇目3目6科;而鲤、鲫、鳊、鳙、青鱼、草鱼、鳜鱼、黄翅鱼等各种鱼类更是具西溪地方特色的水乡物产。

  我们也是,  西溪湿地动植物调查报告  “保护西溪湿地,就是保护杭城之肾;保护西溪,还是保护城市文脉;保护西溪,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,让中外游客共享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成果。”  西溪湿地在杭州西湖区蒋村乡,这里水网、河道、水塘、潭池、沼泽、滩涂、岛屿稠密,构成了独特的水域生态景观,对杭城的生态、环境功能具有调节改善作用,被称为“杭州之肾”。  与湿地风光相媲美的是,西溪还有深厚的文化积淀,1000多年来,西溪农事活动和人文活动频繁,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,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积淀。  2003年,杭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对西溪湿地进行综合保护。工程严格按照五大原则进行:生态优先、最小干预、修旧如旧、注重文化和可持续发展。  这一做法的科学性,经过了事实检验,更得到了众多湿地保护专家的赞同——  西溪一期还未开园,就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;2006年,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皮特•布里奇华特在考察西溪一期后,高度评价西溪湿地保护,称之为“西溪模式”;  2006年2月,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荣获首届世界休闲创新奖,“西溪模式”作为湿地保护典范,在同年的第二届国际湿地论坛上向全世界推广。  据西溪管委会统计:西溪一期建成开放至今,水质有了明显改善,动植物多样性得到保护,鱼类及水系动物达到50种,鸟类由原先的89种增加到126种,杭州有一半的鸟类品种都可以在西溪找到。  2006年,西溪湿地又启动了二期综合保护工程。经过近一年建设,二期工程将于10月1日有限开园。  今年下半年,面积3.353平方公里,位于余杭区内的西溪三期工程又将开工。  人间天堂里有一个西溪湿地,综合保护西溪湿地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改善杭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,让西湖、西溪“双西共舞”,这一幅美丽画卷,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。  西溪湿地公园共有两栖类动物10种——  大树蛙数量稀少;弹琴水蛙、黑斑侧褶蛙、斑腿树蛙、镇海林蛙和小弧斑姬蛙数量中等;中华蟾蜍、泽陆蛙、金线侧褶蛙和饰纹姬蛙是西溪湿地的优势种。  爬行类动物共14种——  北草蜥、红点锦蛇、黑眉锦蛇、赤链华游蛇和乌梢蛇为西溪湿地中的优势种;多疣壁虎、铅山壁虎、中国石龙子、蝘蜓、赤链蛇、王锦蛇和蝮蛇数量中等;中华鳖(甲鱼)和银环蛇较罕见。  中华蟾蜍(癞蛤蟆)  体长8—12厘米,头宽大于头长;眼后长圆形腺体能分泌有毒的白色浆液;黑棕色体背上有许多疙瘩;腹部乳黄色。  弹琴水蛙  体长5—6厘米,头长大于头宽;背部光滑,为灰棕色或蓝绿色,正中常有一条浅蓝色脊线,两侧各有一条棱状突起(背侧褶);腹部光滑,四肢背面有棕色横纹。叫声为“登登登”。  泽陆蛙(狗乌田鸡)  体长4—6厘米,头长略等于头宽;背部为黄褐色、绿褐色,夹杂有深褐色斑,有许多不规则的短棒状突起,无背侧褶;指(趾)关节有瘤;腹部淡黄色。  黑斑侧褶蛙(田鸡)  体长6—7厘米,头长大于头宽,呈三角形,鼓膜大而明显;皮肤光滑,多黏液,为黄绿、深绿或灰棕色,有背侧褶;腹部乳白色;前肢短小,后肢发达。  金线侧褶蛙  体长3—6厘米。头长大于头宽;全身皮肤光滑,仅在背后部有小疣粒,背侧褶及鼓膜棕黄色,背面暗绿色或橄榄绿色,有明显的绿色背中线;腹部为黄白色,有棕色点斑。  镇海林蛙  体长4—5厘米,体形瘦长,头长吻尖;背部皮肤光滑,肩上方有数个排成八字形的疣粒;背面橄榄棕色、棕灰、棕褐色、绿灰色或灰黄色,雌蛙繁殖期间呈红棕色或棕黄色,上布斑点;背侧褶细窄平直;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,  斑腿树蛙  体长5—8厘米,扁而窄长。头部长宽相等;前后肢细长,趾端有吸盘;体背一般浅棕色,散有棕黄色斑点,一般有“X”形斑纹或纵条纹,皮肤密布疣粒;腹部乳白色;体色能随着环境改变。  大树蛙  体长8—10厘米,头宽大于头长;趾端有吸盘;体背绿色,有紫色或棕黄色大斑点,密布小刺粒;体侧有乳白色成行斑点;下颔到喉是紫罗兰色;腹部灰白色。  小弧斑姬蛙  雄蛙长约2厘米,雌蛙略大,前肢细弱,后肢粗大,趾上有吸盘;皮肤光滑,呈粉灰色或浅褐色,背部中间有一条浅色背中线,线中央有一黑色花纹;雄蛙咽部有个突出的囊。  饰纹姬蛙  体长2—3厘米,生活习性和小弧斑姬蛙差不多,只是颜色呈棕褐色,背部有塔状花纹,颜色较深。  多疣壁虎  体长11—14厘米,身体布满小鳞。趾上有小钩,可抓附于物体表面;体色可随环境改变,一般为灰褐色,有5—8个浅斑,尾上有9—12个淡灰色横环,腹灰白色。  铅山壁虎  体长不超过13厘米,躯干长5—7厘米。身体以灰黑色或褐色为主,背部中央有一条深浅交错的斑纹;尾巴极易断,能再生。  蝘蜓  一种体形较小的蜥蜴,体长约8厘米,尾长13厘米左右。通体光滑。体背古铜色,背中央常有一条断断续续的黑脊纹。头、体两侧各有一条较宽的黑色带延伸至尾部。  北草蜥  体长12厘米左右,尾长是躯干的2—3倍。成年蜥头、背、四肢、尾均为棕绿色,腹部灰白色。  中国石龙子  体长18—35厘米。体棕色,头部略浅;身体两侧有红棕色斑纹,背侧有分散的黑色斑点;腹部灰白色。  红点锦蛇  无毒蛇,半水生。头部有“^”形黑斑,背部呈淡红褐色,有4行一直到尾的黑点;腹部密布黑黄相间的棋格斑。  赤链蛇  无毒蛇,性情凶猛,有时会吃同类。头部黑色,头部鳞片后缘红色,有一个红色的“^”形花纹;体背红黑相间,十分鲜艳;腹部灰黄色,两侧杂以黑褐色斑点。  王锦蛇(王蛇、菜花蛇)  无毒蛇,体长可达2米以上,头部有个“王”字形的黑色花纹;前段有黄色斜纹,后段有黄色斑点。擅上树。  黑眉锦蛇(家蛇)  无毒蛇,体长可达2米以上。头和体背黄绿色、土灰色或棕灰色;眼后一条明显的黑带延伸至颈部;体背的前、中段有梯形或蝶状的黑色斑纹,中段往后两侧有清晰的黑色纵带直达尾端;腹部灰白色。  赤链华游蛇(水蛇)  无毒蛇。头部绿褐色,躯干和尾灰绿色;体侧深桔红色,间以延伸到腹部的黑色横斑。潜水能力强。  乌梢蛇  无毒蛇,体长可达2.5米以上。通体黑黄相间纵纹;腹部前段乳黄色,后段浅黑色。  银环蛇  毒蛇,有时会吃同类。头呈椭圆形;背部有黑白相间横纹;腹部白色。  蝮蛇  毒蛇。头上有深色“^”形斑,眼后至口角有黑色斑带;背部灰褐色,上有黑褐色圆形斑;腹部灰白色,杂有黑斑;尾巴短尖。行动迟缓,受惊时尾尖颤动。  在喧嚣的闹市之中,西溪湿地分布着维管束植物(维管束是指高等植物体的组成部分之一,主要由细而长的细胞构成,聚集成束状)85科182属221种、浮游植物7门,6个植被型组。水中生长着芦、荷、菱、萍、莲,鱼在其中穿梭;两岸栽种着柿、梅、竹、桑、樟,鸟在枝杈筑巢。  丰富的生态资源,构成了西溪湿地特别的自然景观。作为湿地公园,除了优美的风景外,还兼有保护、科研、教育等多种功能。专家将湿地公园称为公众的“博物馆”,因为人们在这里可以学到有关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、文化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知识。“西溪怎么看”带你进入湿地动、植物的世界,走近它们,了解大自然的奥妙与神奇。今天推出的上篇,介绍西溪湿地内主要的、值得一看的植物种类。明天将推出下篇,介绍生活在湿地内的各种小精灵。  河渚芦花  芦苇,夏秋抽穗开花,花白而轻如棉絮,随风飞扬,如漫天飘雪,是西溪湿地的标志性植物。清代文学家张岱在《西湖梦寻》中曾感慨:“其地有秋雪庵,一片芦花,明月映之,白如秋雪,大是奇景。”  在综合保护前,根据工作人员测算,西溪有300亩芦苇,主要分布在秋雪庵附近的数块河渚上。而西溪一期综合保护工程规划又补种芦苇250余亩,以重现“河渚芦花”的西溪秋景。  如果你去西溪湿地公园观赏芦苇,现在的最佳地点是在秋雪庵一带。秋雪庵所处地理位置在蒹葭深处,四面被河流溪水环绕,东面秋雪滩上芦花摇曳,花絮飞舞。特别是到了秋高气爽的日子,游人可以泛舟徐徐融入芦苇的世界,也可以站在高处纵目远眺,放眼览观这名列西溪湿地景观之首的无边芦花。  绿萼梅花  福胜梅花是昔日西溪与河渚芦花并列的两绝之一。河渚芦花明代开始流传,而福胜梅花在唐朝就已名闻遐迩。前人云:“南宋辇道(皇帝乘车所行的路)东起历秦亭、方井、法华至西溪镇一十八里,皆在梅海竹林之中。”  西溪的梅花品种主要为绿萼梅,先花后叶,花洁白如玉,初开时微带绿色,它的树干特别高大,花也特别香,明清时称为“西溪种”,是古梅中最珍贵的品种。到西溪泛舟赏梅,在南宋已成了杭州人的时尚,西溪也由此与灵峰、孤山并称为杭州三大赏梅胜地。  现在,从湿地正门进来往东走,沿着流红溪到梅竹山庄再到西溪梅墅、香雪海或到西溪草堂,一路梅花遍地。特别是西溪梅墅,这里原是梅农居住的小村落。沿梅墅西边的水路由南向北走向梅墅,过春信桥,满山遍野的梅花就扑入眼帘。这一景点以田园农舍为载体,以梅文化为内涵,以旷达开远的环境美为特色,是西溪最引人入胜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。  西溪观梅和其他赏梅地点不同,游客还可以摇船在水上观梅,意境与路上看梅大不一样。  百年柿树  西溪蒋村乡是著名的柿子产地,这里的柿子曾是余杭县的名优特产,早时就有“古荡方柿”一说。果大皮薄,肉细汁多,非常香甜的方柿,被公认为我国六大名柿之一。1990年版《余杭县志》记载:“本县栽培柿树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多在河岸塘边,房前屋后零星栽植。”  西溪现有百年以上老柿树约4000株,主要分布在蒋村水网的塘基上。在一期综合保护工程内,保留下来的老柿树有2802棵。  现在,随小船缓缓进入湿地,一棵棵茂盛的柿树随处可见。当地人说,以前每到秋天,这些柿树上都会结出像红灯笼一般的柿子,满满一树,煞是好看。  柳树护堤  由周家村进入西溪,初时是一片开阔水域,渐渐水道开始变得狭窄,夹岸生长的柳树扎根岸边,护堤养水。  西溪的柳树多为旱柳、南川柳,它们长得和西湖边的垂柳不同,没有飘逸的柳枝,枝叶都向空中伸展。专家介绍,柳树对湿地有特别的生态作用———起到固堤护岸的功能。如果没有这些树,河道的水浪卷过,泥土很容易剥离,水就会变浑变浊。  柳树护堤,是西溪一大特色地貌。除在河边种植柳树外,现在西溪湿地公园里,有些游步道的驳墈采用的都是柳树桩堤。这些柳树桩是活桩,一段时间后就会生根、发芽,这样不但护堤效果好,而且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大有益处,还有利于泥鳅、黄鳝等生物的生存。  除沿路柳树外,在秋雪庵南面,有大片的杨柳林,被溪水环绕。杨柳郁郁葱葱,好像翡翠筑成的城墙一样,保护着秋雪庵。这就是秋雪八景之一的杨柳城。  元宝吐翠  在西溪湿地,还有一个树种非常多见,那就是枫杨树,当地村民把这种树叫做“元宝树”。这几天进入到湿地,你会发现枫杨树全部结出了一长串、一长串的果实,绿油油地从树上垂挂下来,煞是好看。走近细细研究,就会发现,原来这些果实一个个全是小元宝的模样。  枫杨树是江南的一种乡土树种,喜欢在水边生长,不仅体态优美、树冠宽广、枝叶茂密,而且还和柳树一样,有固堤护岸的功能。  鸢尾花开  “在你的胸前,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,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。”舒婷的一首《会唱歌的鸢尾花》让鸢尾花披上了轻柔、浪漫的感觉。坐船缓行在西溪湿地,偶尔回头,会在水岸边发现点点黄色,娇嫩、鲜艳。这就是鸢尾花。它随着水浪轻轻摇晃,总让人忍不住想靠近点、再近点。“鸢尾”之名来源于希腊语,意思是彩虹。它表明天上彩虹的颜色尽可在这个属的花朵颜色中看到。鸢尾花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得名。西溪里的鸢尾几乎全是黄色的,点缀在翠竹碧水间,艳丽而不招摇。  野菜野趣  宋代爱国词人辛稼轩说“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”。一提起到荠菜、马兰头,即使是老人,也会陶醉于曾经的采摘经历,有的还会跟你讲述一段他和野菜的故事。  荠菜叶小而细,花白色,马兰头叶较阔,边缘有粗锯齿,花紫色,平时湮没在阡陌之中,不花一番心血难以寻觅。  西溪就“盘踞”着大量马兰头,因为大家都把它当作西溪的“主人”,小心养护,所以长得也就相当放肆,一片一片地占领着空地,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景。因为没有受到农药、化肥的侵蚀,所以西溪的野菜还散发着源于自然的清香味,向游客证明着它的存在。  除此以外,西溪湿地里,还有桑树、茶树、竹子、樟树、桃树、李树、榆树、鹅掌楸、莲香树、木槿栀子等各种植物,在里面逛上半天,光是一一分辨这些植物,就会乐趣无穷。

公益广告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