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海BANG”是一个深耕上海本地内容的创作企业,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几十万名忠实粉丝。7年前,创始人杨勇带领团队迁入位于淮海中路的香港广场。“搬家”的原因很简单:“做内容创作的人,就是要到距离重要新闻与内容发生最近的地方去。”杨勇说。
这几年,随着互联网内容创作生态的变化,在深耕本地内容的同时,“上海BANG”逐步向MCN机构转型。MCN机构是一种通过签约和管理内容创作者提供内容制作、分发、商业变现等服务的媒体公司。如今,“上海BANG”旗下有40多个签约的互联网内容创作者,他们都是在知名互联网内容创作企业——小红书上拥有较高流量与知名度的博主。杨勇说,是黄浦帮助“上海BANG”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。“这里法律、会计、金融等专业服务集聚,上游企业小红书距离我们不到一站地铁,区政府与街道对我们贴心服务,帮助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,获得了更多商业机会,企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。”
近年,黄浦区从制度创新、场景营造、个性化服务等方向发力,吸引、集聚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企业与个人,帮助他们发展壮大。
“小红书的快速发展,离不开上海市、黄浦区的制度创新与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、属地街道的贴心服务。”在不同场合,小红书负责人都这样表示过。诞生于2013年的小红书是扎根黄浦的“链主型”互联网内容创作企业。其拥有超过3.5亿的月活跃用户,吸引了大量的优质互联网内容创作者集聚。
这些年,小红书在技术范式、商业模式方面有很多创新,背后都有黄浦区的支持。
互联网企业走向线下是近年的一种商业趋势,作为“你的生活兴趣社区”的小红书更是深度与线下融合。这两年,小红书的各种活动开始走进充满烟火气的社区、街区。在黄浦区,小红书曾与淡水路、马当路、黄浦滨江等街区结合,施展其天马行空的创意,创造新的生活与消费场景。一个个新项目的落地,背后有很多细节需要落实。“为助力小红书的小马路生活节在淡水路落地,街道的服务从手续报批环节就开始了,协助小红书梳理报批流程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,协调解决遇到的难题;活动举办期间,大客流来了,街道在秩序维护、环境保洁等方面做了大量服务工作。”淮海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尉逸青介绍。
这两年,出于业务发展需求,小红书布局了大模型领域。其全资子公司研发的“珠玑大模型”,在去年上半年完成了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。小红书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该大模型不仅能理解小红书的内容,还能够进行内容的整理和问答,辅助用户进行更便捷的内容创作,同时更好地建立内容与用户之间的关联与匹配效率。该大模型在开发中得到了黄浦区的大力支持。黄浦区科委副主任潘娴告诉记者,黄浦区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加速创新产品推广,提升企业发展能级。去年,出台了区级《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》,根据政策,给予了小红书在算力补贴、研发投入等方面真金白银的支持。
如今,一个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生态圈在黄浦初见雏形:小红书好像一棵大树,树干是链接产业要素的各类机构,如MCN公司等,枝叶就是创作者们。黄浦将培育“大树参天、枝繁叶茂”的生态图景。
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生态的繁荣,又将给区域经济带来什么?
除数字产业本身增长之外,还会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。如,集聚更多其他领域的优质资源。黄浦区干部举了一个例子,英国某知名投资公司以投资“早小硬”(早期、小型、硬科技)著称。最近,这家企业找到一家国内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企业,打算请他们组织一个社群,吸引全球顶尖科技内容创作者在线上、线下集聚。“对这家投资公司来说,希望从中能最早发现‘早小硬’优秀企业。而全球顶尖科技内容创作者的集聚,对黄浦来说将是极其宝贵的科技智力要素。”这位黄浦区干部说。
当然,做好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生态,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服务,背后是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。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已经在行动了。最近,黄浦为小红书等重点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企业开设了“一口受理”通道,企业有需求有难题,找到一个部门就可以;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在消费维权机制建设、知识产权保护、商业秘密保护、药械化风险监测等方面给予服务指导,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。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